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,登上城周的南龕山、王望山、西龕山、白塔山。其作法是:一家老小,關門上鎖,帶上飲食、娛樂用具上山玩耍一天,度完這一天,巴州人的春節才算結束,此俗歷來有之。巴州志《風俗》篇“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燒香,十六日婦女出游謂之走百病,諧南龕寺設大醮會,禮佛請佛。山前有圓洞二穴,婦人無子者以物擲之,視其中否以祈嗣,謂之打兒洞”。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國各地較流行,大都市無山者便群游城墻,摸城門上之乳釘,摸著者為有福。與巴中人登南龕游光福寺摸佛、摘柏枝插頭上以免百病之俗語一樣。
查看更多巴中南龕摩崖造像,有著“盛唐第一彩雕”的美譽,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緊靠摩崖造像小廣場邊緣,生長著一棵高約20米、樹徑約0.4米左右的老槐樹,古樸而蒼勁的樹干,樹齡大約在200年上下。紅軍在巴中期間,這棵老槐樹曾是徐向前的拴馬樹。